|
曾育欽展示他收藏的放映機 泉州臺商投資區洛陽鎮后亭村65歲的曾育欽先生,一生酷愛收藏,從十幾歲開始走上收藏路,至今已有半個世紀,藏品多達1萬多件,其中他最鐘愛的“紅色”藏品就有上千件。他將把一部分“紅色”藏品存放于村里的鄉愁記憶館,讓更多人了解革命歷史,把英雄故事一直講述下去。 □本報記者 羅劍生 文/圖 收藏半世紀 藏品上萬件 曾育欽的家位于后亭村街上,是1棟3層建筑,他的藏品都放在2樓,整層樓擺放得琳瑯滿目,走進去仿佛進入了一個小型博物館。他家的藏品五花八門:電影放映機、音響、錄音機、照相機、大哥大、BB機、香煙盒、佛像、瓷器、毛主席像章、鬧鐘、古箏、手風琴、琵琶等。而數量最多的是連環畫,有5600本,其中愛國主義類型的連環畫有500本,黃繼光、羅盛教、董存瑞、王杰、雷鋒、江姐、劉胡蘭、霍元甲,上甘嶺、南征北戰、甲午風云等題材應有盡有。這些“紅色”連環畫是他的最愛,一有時間,他就翻閱,并經常向孫輩講述英雄故事。 “我身上的紅色基因來自我的爺爺,他是一名革命烈士?!痹龤J介紹,爺爺曾文輝是旅菲華僑,參加抗日地下黨組織,1943年,由于有人告密,日軍大肆搜捕抗日志士,事先黨組織已通知大家躲藏到山里,但爺爺一直堅守在辦公樓內,不肯撤離最終被捕。他任由敵人嚴刑拷打、歷盡折磨,但寧死不屈,最后被日寇殘忍殺害,壯烈犧牲。1983年,民政部授予曾文輝革命烈士稱號。 說到收藏的經歷,曾育欽娓娓道來。他說這要追溯到小學時,小時候他十分喜歡連環畫,一有時間就到洛陽鎮、泉州書店去購買,幾年時間居然擁有了上千本。他利用周末、節假日的時間出租,就這樣他賺取了人生“第一桶金”?!白疃嗟臅r候一天可以賺100多元,當時是一筆‘巨款’?!彼f,在那個時候,200元錢就可以建起4間石頭大厝,后來他將所賺的錢又投入到買連環畫和古玩之中,幾十年來樂此不疲。 1979年,高中畢業的曾育欽被分配到雙陽農場農業隊搞生產,后來農業隊解散,他開始自謀職業,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他在晉江的一所中學當了3年的代課老師,現在他在泉州東海一家綠化公司工作。 講述英雄故事 培養愛國情操 曾育欽認為,搞收藏需要一種情懷,知識、膽識、緣分、時間、金錢這5個要素缺一不可。他這一輩子不抽煙、不喝酒,除了收藏再無其他愛好,幾十年來陸續投入100多萬元。10多年前,曾有福州、莆田等地的古董商慕名而來,最高的開價上百萬元,均被他婉言謝絕。 “我要特別感謝我在香港的妹夫楊子山,他給予了我很大的支持?!彼f,他的藏品除了來自泉州等地,有相當一部分是從香港淘回來的,他去了幾趟香港探親,一些藏品都是由妹夫掏錢到幾個古玩市場買的。 曾育欽收藏的毛主席像章有400余個,瓷、鐵、銅、塑料、鋁等材質均有。出于對偉人的熱愛,他特意將這些像章過塑,一有時間就用布擦拭清潔,使其一塵不染。他的藏品中,還有10臺軍用電話機、3個軍用望遠鏡,各種老式照相機有50架,放映機8臺,其中1臺捐到陳青山將軍紀念館作永久性收藏。 “我經常給兒孫輩講述英雄故事,培養他們的愛國情操?!痹龤J表示,他最大的愿望是將部分“紅色”藏品寄放在本村鄉愁記憶館做永久性收藏,將紅色文化一代代地傳承下去。 后亭村委會村委曾平東告訴記者,目前后亭村正在籌建1座鄉愁記憶館,計劃將1棟名為“闊嘴樓”的番仔樓改造成紅色教育基地,也能讓曾育欽老人的“紅色”藏品有更好的去處,發揮更大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