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商區的藍色海灣風光旖旎 八仙過海旅游度假區成為泉州市民游樂“打卡”新地標 核心提示 在美麗的東南之濱,一座文旅之城,正向人們款款走來…… 一橋貫千年,一灣甲天下。溫潤和煦的海風和璀璨千年的人文積淀滋養著這方人杰地靈的沃土。依山、面海、沿江、擁湖,一城藏納四季旖旎,一城閱盡千年風韻,奏響“藍色海灣 夢幻之域”的華彩樂章。 近年來,泉州臺商投資區搶抓后疫情時代的風口,圍繞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區和藍色海灣文旅綜合體目標,發揮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稟賦優勢,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動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做好“+文旅”文章,延伸產業鏈條,培育新增長點,推進全區文旅產業經濟高質量發展。 □本報記者 陳桂生/文 臺商區融媒體中心/供圖(除署名外) 海絲生態公園春花爛漫 (黃翠陽 攝) 文化搭臺 激活春節旅游市場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跟著春天的腳步,泉州臺商投資區文旅市場“疫散花開”,復蘇強勁,亮點紛呈。春節期間,世遺點洛陽橋迎來眾多游客,景區共接待游客4.7萬人次,同比增長47.61%;八仙過海旅游度假區人氣火爆,成為泉州市民游樂和網紅打卡的新地標,共接待游客4.63萬人次,同比增長46.7%,旅游收入2000萬元;以海絲文化為主題的海絲藝術公園和海絲生態公園分別接待游客約2.15萬人次和2.45萬人次。 插上“+文旅”的翅膀,洛陽橋和洛陽古街煥發新的活力,處處洋溢新春氣息。古街上的大師工作室春節期間一直開門迎客,前來體驗當地特色影雕工藝的游客絡繹不絕。工作室負責人介紹說,在政府引導下,2018年,其工作室成為首批入駐的文旅業態,走出傳統的影雕工藝展示模式,加入了游客手作體驗,讓非遺技藝得到更好的傳播。 老街古橋相得益彰。泉州申遺成功,作為22個遺產點之一的洛陽橋迎來更多關注。踐行遺產的活化保護,以遺產點為契機,古橋周邊植入了特色文旅活動,讓古風、宋韻的古橋古街見人見物見生活。當地組織了南音傳唱、閩南童謠、泉州講古等活動的展演,從洛陽橋走過,人們記住了鄉愁,也感受到了文旅發展的新氣象。 和洛陽橋的古風、古韻不同,位于海邊的八仙過海旅游度假區呈現的是奇妙夢幻的海洋文化王國?!叭弘帻R躍”“白鯨之戀”“海獅學院”“海象尬舞”“俄羅斯大馬戲”“人魚傳說”……豐富多樣的演藝節目,把新春的氛圍感拉滿;近距離與北極熊、企鵝、浣熊、鸚鵡等千余種珍稀海陸空萌寵接觸,一起沾滿好運喜氣;大型戶外親子游樂、花車巡游助游客奪回童年的快樂;夜晚五彩繽紛的光影伴著美妙動聽的音樂舞動,一場場“城堡幻影秀”,更是如夢如幻,吸引著大批游客紛至沓來。 作為被列入國家優選旅游項目名錄、福建海洋強省在建重大項目,泉州八仙過海旅游度假區總投資80億元,去年12月被確定為“省級旅游度假區”,也是福建省職工療休養示范基地和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一期投資32億元,已建成運營的項目有歐樂堡海洋王國樂園、歐樂堡歡樂水世界、歐樂堡水上酒店、鄭和寶船酒店和鄭和海洋酒店。二期項目將建設歐樂堡動物王國樂園、歐樂堡夢幻世界、國際滑雪場、博物館群等文化旅游項目,值得期待。 三灣游艇婚拍營地 三灣見水House 三灣鯨落藝術餐Bar 深度融合 創新文旅產業業態 碧海藍天成一色,金色沙灘相串連,泉州八仙過海旅游度假區所處的海岸線被譽為中國最美八大海岸線之一。在臺商區這條妙曼蜿蜒的海岸線上,一個個特色項目匯聚于此,海洋經濟、文旅經濟交相輝映,文化與旅游碰出火花,激蕩起無限的遐想,書寫著奔赴“星辰大?!钡膲衙涝娖?。 這其中,“三灣文旅”別具特色。在玉沙灣金色沙灘上,一系列藝術裝置一字排開:書禮Coffee、鯨落藝術餐Bar、“蛹”美術館、King藝術營地、見水House。這些藝術裝置,所有的設計都帶有當代美學的流暢感,呈現出更多生活美學的狀態。游客漫步在金色的沙灘上,住在貝殼民宿里,聽著浪花聲,看海上日出,是最美生活的體驗。 如今,消費者對于旅游的選擇已經不滿足于傳統看到的、吃到的、感覺到的,更多人有更深層次的需求。比如新奇的、有情懷的、有文化的,如此才越具備打動市場、創造市場的能力。觀光旅游注入了文化元素,才更有靈魂。 “三灣文旅”包含沿海岸線的玉沙灣、月亮灣和龜山灣部分區域,項目建設采用圍棋布點的方式,以點帶線形成面,功能多樣,內容豐富。玉沙灣定位為文化藝術營地,建設品牌運營中心、書禮Coffee、鯨落藝術餐Bar、“蛹”美術館、King藝術營地、見水House;月亮灣定位為濱海休閑營地,建設幾何體秀場、獨行俠精釀Bar;龜山灣定位為生活旅居營地,建設品牌服務中心、游艇婚拍營地、見山House等。每一個功能性的藝術裝置里,植入藝術、人文、體育及美學等內容,讓藝術裝置富有生命,展現出三灣的自然美、人文美、生活美。 “三灣”項目通過具有較高識別度的文化和旅游產品,促進相關業態融合,塑造臺商區高品位濱海生活形象,打造美好濱海生活新IP,建設濱海生活旅居綜合體驗地,促進文化和旅游高質量發展。 提到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不得不提正在建設的海峽雕藝文化園。文化園總投資約20億元,總用地約500畝,以傳承和保護千年雕藝文化、激發雕藝產業創新創造為初心使命,致力于打造成臺商區一張亮麗的文旅名片。 項目一期為海峽雕藝產業園,二期為大師文化創意園、原材料及佛具文化交易市場。目前海峽雕藝產業園33棟標準化廠房已全部完成主體結構封頂,全面啟動招商工作,預計今年7月底竣工交付。 東風吹來滿眼春,海峽雕藝涌新潮。臺商區張坂木雕工藝精湛、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可追溯至唐代,是中國四大名雕之一,已獲批實施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千年雕藝、人文新區”的品牌效應凸顯。臺商區錨定“中國佛具文化之都”目標,推動千年雕藝風華再現。 臺商區內現有從事雕藝相關行業的企業和作坊300多家,從業人員2萬多人,各級工藝美術大師數百名。海峽雕藝文化園的建設,將進一步打通上中下游各個環節,承載著集產業、文化和旅游為一體的雕藝全產業鏈專業園區的使命。 海峽雕藝產業園鳥瞰圖 (效果圖) 搶抓風口 優化文旅空間布局 后疫情時代,經濟發展的走向引起很多專家的研究與思考。有專家指出,文旅產業不僅是一個風口,也是未來長期投資的重要方向。春節期間的出游井噴已經證明,在經歷了漫長而反復的封控之后,人們對于旅行的需求從未如此強烈。加之國家鼓勵消費的政策利好,文旅產業將是“寒冬”變“逆襲”的好機會,迎來自己的“黃金時代”。 有統計顯示,文旅產業是世界最大的產業,其GDP增加值和就業人口都占到大約全球各自領域10%的規模。中國當前旅游業對GDP的貢獻已經達到了11%,直接和間接從業者超過1億人,涉及行業眾多。 在這樣的風口機遇期面前,臺商區黨工委、管委會高度重視,按照全市2023年“文旅發展年”部署,加強相關項目籌劃,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及時出臺《泉州臺商投資區關于打造藍色海灣文旅綜合體的意見》及政策措施,構建“1+N”文旅政策體系,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大力發展文旅產業經濟,打響“藍色海灣文旅”品牌,塑造臺商區文旅IP,力爭到2025年,全區接待游客突破350萬人次,旅游總收入突破35億元,全域旅游品牌體系初步形成。 未來,臺商區將從三方面不斷優化文旅空間布局: 一是打造藍色海灣休閑文旅空間。依托“最美海岸線”優勢,結合八仙過海、南飛鴻·樂薈港、“三灣”改造等文旅項目,重點發展濱海度假、名品中心、主題游樂、海灘體育、海洋漁業交易中心等旅游產品。 二是打造海絲歷史文化空間。圍繞古橋、古街、古鎮,打造洛陽橋文化遺產旅游區;在海絲藝術公園、海絲生態公園引入商業業態,打造公園文化旅游體驗區;依托百崎鄉文旅資源,打造百崎海絲文化旅游區;依托秀涂港史跡,打造臨港文創體驗旅游區。 三是打造鄉土民俗文化空間。依托生態旅游資源和美麗鄉村,打造綠色生態休閑旅游帶;提升上塘雕藝街,建設海峽雕藝文化產業園,打造雕藝文化體驗旅游區。 同時,實施文旅跨界融合發展、“+文旅”新業態培育、標志引領性項目培育、消費潛力激發、文旅數字賦能、文旅配套完善等六大行動,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利用,推動非遺技藝活態傳承,推進對臺文旅交流合作,做實泉州制造文旅,做強農業旅游,做優研學文旅,做深體育旅游,做細雕藝文旅,做精康養旅游,做活影視文旅。搭建文旅產品展銷平臺,大力發展夜間經濟,提升公園運營管理,完善旅游交通、酒店民宿接待和餐飲服務體系,加強文旅人才支撐。 砥礪爭先正當時,乘風破浪濟滄海。向海而生,更要向海而強,臺商區打造藍色海灣文旅綜合體的藍圖已經繪就、號角已經吹響,在全區上下的共同努力下,“藍色海灣 夢幻之域”這張嶄新的文旅名片,必將推動臺商區大步邁向宜居宜業宜游的活力之城、創新之城、時尚之城。 春節期間洛陽橋游客絡繹不絕 (陳起拓 攝) 七方面政策措施 護航藍色海灣文旅綜合體 近日,泉州臺商投資區出臺《關于打造藍色海灣文旅綜合體的政策措施》,主要包括支持市場主體發展、支持旅游標準化創建等七個方面。 (一)支持市場主體發展。鼓勵境內外企業在臺商區投資文化旅游項目,對首年實際完成工程投資額1億元以上的給予100萬元獎勵;對新建或擴建的濱海旅游、康養休閑、鄉村旅游、體育運動等文旅項目實際投資額達1000萬元以上的,按實際投資額的2%給予獎勵;對在臺商區新設立的旅游企業按其經濟貢獻進行獎勵。 (二)支持旅游標準化創建。對新獲評的A級景區、星級飯店、旅游度假區、全域生態旅游小鎮、金牌旅游村、自駕車旅居車營地、帳篷露營地等進行獎勵。其中,對新獲評為國家5A、4A、3A級的旅游景區分別給予一次性獎勵1000萬元、100萬元、50萬元;對新獲評的五星級、四星級、三星級旅游飯店分別給予一次性獎勵500萬元、200萬元、50萬元。對新獲評為國家級、省級旅游度假區的,分別給予一次性獎勵100萬元、50萬元。對新獲評為福建省帳篷露營地的,給予一次性獎勵10萬元。 (三)支持文旅融合發展。對新獲評為國家級、省級、泉州市級文化產業園區的,分別給予一次性獎勵200萬元、100萬元、50萬元。對新獲評為國家級、省級、泉州市級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的,分別給予一次性獎勵100萬元、50萬元、20萬元。年度行業或文化企業發展獲得國家級、省級、市級榮譽分別給予一次性獎勵50萬元、30萬元、10萬元。 (四)支持特色文旅產品供給。鼓勵開發建設特色餐廳、精致露營、數字技術、旅游演藝、夜間旅游產品等文旅項目。對依法依規開發建設特色餐廳、精致露營等文旅項目,投資額不少于100萬元的,經文旅部門認定后,按項目實際投入的10%給予一次性獎勵,最高不超過30萬元。對總投資達到200萬元、客房數量在5—14間的單個民宿,每間客房給予一次性補助1萬元。對新獲評為國家甲級、乙級、丙級的旅游民宿,分別給予一次性獎勵20萬元、15萬元、10萬元。對在臺商區正式掛牌開展經營管理且取得相關從業資質的農家樂,進行分級獎勵。 (五)支持文旅宣傳營銷。對鄉鎮舉辦的文旅活動,按活動經費的50%給予補助,每場最高不超過3萬元,每個鄉鎮每年最高補助10萬元。鼓勵文旅企業參加展會活動,對開發具有臺商區特色的文創產品并獲獎的企業進行獎勵。 (六)支持旅游市場開拓。對新獲評為服務質量信用等級國家5A、4A、3A級的旅行社分別給予一次性獎勵20萬元、10萬元、5萬元;對新獲評出境游(含臺灣游)組團社資格的旅行社給予一次性獎勵10萬元;鼓勵區域內外的旅行社組織游客來臺商區旅游,按年接待游客量進行分級獎勵。 (七)支持文旅人才隊伍建設。支持文旅從業人員參加各級舉辦的技能競賽,對獲獎的團體或個人進行分級獎勵;對在區內工作的導游人員,按職稱進行獎勵。 “六個一”賦能文旅產業 泉州臺商投資區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蘊,是國內少有的同時擁有山、江、湖、海、島的區域,概括為“六個一”。 一橋貫千年。世界遺產點之一的洛陽橋號稱“海內第一橋”,是我國現存年代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橋,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首創“筏型基礎”“種蠣固基”“浮運架橋”的造橋技術享譽全球。 一灣甲天下。位于臺商區內25公里海岸線的泉州灣,被國家地理雜志評為全國八大最美海岸線之一,這也是福建省唯一入選的一條。沿海建設的泉州版“環島路”自東向西連接省級旅游度假區八仙過海度假區、南飛鴻·樂薈港、玉山漁村、玉沙灣、月亮灣、龜沙灣、省級露營地浮石營地、蔡國強藝術館等眾多旅游資源,形成一道亮麗的向海風景線。 一江通南北。洛陽橋下的洛陽江是泉州的飲用水源地,這里有1.3萬多畝亞洲重要濕地——泉州灣河口濕地省級自然保護區。由于紅樹林良好的生態環境,每年都有數以萬計的候鳥在此越冬,被譽為“鳥的天堂”。 一湖坐中央。百崎湖被譽為泉州的城市之眼,是泉州最大的江海交匯湖泊,擁湖面積5800多畝,相當于廈門筼筜湖的2倍、泉州西湖公園的3倍,湖岸線長度26公里,未來將圍繞百崎湖打造“環灣中心城市會客廳”。 一園結世界。海絲公園包括三大主園區,目前已建成海絲藝術公園和海絲生態公園,其中海絲藝術公園占地1088畝,是全國首座以“海絲”為主題的大型藝術公園,是第十四屆亞洲文化藝術節舉辦地之一;海絲生態公園占地4600多畝,是全國生態連綿帶的首創示范區;未來還將建設海絲中央公園,建成后三大公園的面積將達到13000畝。 一區連兩岸。臺商區以打造“兩岸融合發展主陣地、高新產業發展主陣地”為發展定位,高標準、高品質建設“改革試驗區、開放先行區、創新引領區、融合示范區”。做細做實對臺招商引資,促進兩岸文化旅游交流合作。 |